Page 116 - 發現台灣農業競爭力(十一)
P. 116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
                竟跌至31元,讓養殖戶蒙受巨大虧損,蔡欽烈知道「加工」是唯一的方法,若侷限於
                鮮魚煎煮,冬季缺乏來源,夏季又生產過剩,多元加工才能有效延長保存期限,提高
                附加價值。臺灣為現今世界上少數能虱目魚「完全養殖」的國家,產量的穩定和卓越

                促進了虱目魚加工品項的蓬勃,北門臨近產地且台十七線貫穿,方便運送魚貨,尤其
       臺南北區虱目魚產銷班第
                適合發展虱目魚加工產業。但蔡欽烈苦無機緣和人手,直到99年,一次與友人的閒聊
                促成雙邊合作,正式建廠加入虱目魚產品加工的行列,亦在北門區成立虱目魚產銷班
                第 34 班-宏海產銷班。

                  蔡欽烈雇用擁有相關經驗的人擔任廠長,管理加工廠,同時喚回蔡長達,幫忙照看
                魚塭,蔡長達沒有太大的掙扎,因為爸爸向他承諾頂多幫忙一年就好。在父親的引領
      34 班
                下,他學習準備池塘、養殖魚苗、觀察水質、收成池魚,沒想到半年後,加工廠廠長

                突然離職,但工作人員已安頓,訂單也都箭在弦上,蔡欽烈遂詢問兒子接手的意願,
                縱使心裡充滿猶疑,但習慣替家人著想的特質還是讓他接下這份重擔,民國100年,蔡

                長達正式成為了蔡廠長。

                重視產銷履歷和食安管理認證


                  雖然身為廠長,其實什麼都不會,聽不懂基本的重量術語,也不了解切魚的訣竅,
                跟著老員工,由基層做起,練基礎功。總是4點起床,前往魚塭,一方面收成魚貨,一

                方面和產銷班的班員培養感情與默契,也固定去魚市瞭解買賣程序。早上8、9點返回
                                                             廠內,往往工作至晚上8、9點才能下

                                                             班,最晚一次關廠時竟已凌晨2點。這
                                                             樣磨了3年,終於掌握其中輪廓,能更

                                                             專注於人員管理與加工經營,質量益發
                                                             穩定。在102年6月,蔡長達將虱目魚產
                                                             銷班轉型為「宏海水產有限公司」,出






                大顆魚頭留下來直接以生鮮方式販賣;小顆魚頭就製成魚粉
                作為飼料的原料。



                                           1. 去鱗片也是門學問,鱗片去除乾淨,也
                                            不能傷到魚體。
                                           2.切魚頭作業。
                                           3. 將虱目魚魚肚、魚皮、魚肉分開處理。
      65卷19期  104/10/1
                                           4. 將處理好的各部位分別包裝、抽真空,                                           1
      16                                    急速冷凍後進行裝箱出貨。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