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5十大神農暨模範農民專刊
P. 15
然而就在 48 歲時,一次體檢發現罹患了大腸癌,讓劉天和嘗盡了
心理壓力與身體的折磨,也反省到原來自己如此虧待身體,不經意間
吃了太多讓體內器官無法負荷的食物。他開始關注相關病例的報導,
才發現大腸直腸癌在臺灣早已成為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劉天和心
想,原來因為危險飲食罹癌的人這麼多,那麼該怎麼吃,才能夠避免
「病從口入」呢?
經醫師的建議,吃容易消化的魚對身體較好,劉天和四處去找,卻
發現連能安心入口的食材都很難買到。於是他在 2002 年大病初癒後,
便開始執行休養時盤桓不去的念頭─「養魚」,並於不久後,赴澎湖參
觀箱網養殖場時,就決意要在此開創新的事業。
科技思維 逐 步 修 正
沒養過魚,劉天和並不害怕。因為
他要追尋的是結果,那就是養出健康
的魚,讓人吃得安心。只是沒想到對
的養殖環境、再加上複製挪威式箱網
養殖鮭魚的成功經驗,魚的適應度卻不好,只好又砸下重金重新建
造,改成讓活動空間變大的軟式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