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2011建國百年神農暨模範農民專刊
P. 62
沒料到,民國 86 年口蹄疫爆發,成千上萬的豬隻遭撲
殺,故鄉彰化縣溪州鄉昔日因養豬 而風光的親友全賠慘
了,地方超過一半的養豬場關門大吉,張智翔卻體認到這
個古老的產業已走到轉型的十字路口,未來如果沒有專業
技能恐怕很難生存。
就在此時,經常往返彰化縣、臺中巿兩地的張智翔,看
到都會區每天產生大量豆粕、菜渣等廚餘,最後僅能發酵
作為堆肥,他想起舊時農村為了節省開銷,廚餘全進入毛
豬的肚子,如果能夠將廚餘變成飼料,除了可降低對玉
米、黃豆等進口飼料的依賴,都會餐廳的廚餘或食品工廠
的下腳料末端處理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隔年,張智翔拿出全部積蓄,決定以養豬事業開創人生
第二春。選定在臺中巿郊區設置養豬 場,自然是著眼於減
低運輸成本及廚餘取得容易,但飼料成本雖然降低,過程
卻極耗費人力,為了從臺中巿 500 個定點收集廚餘,張智
翔成立業界史無前例的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