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2011建國百年神農暨模範農民專刊
P. 127
行,乾脆專心當農夫」,未曾從事農作的他,決定拿起鋤
頭、下田去。
有機農作需有 10 公頃以上的土地,但臺灣農地零散,
農民必須合作、才能形成範圍較大的土地。不過,民國 80
年代時,有機尚屬新概念,談到採行不施藥、不用化肥的
有機栽培,稻農疑慮多多,改變根深蒂固的觀念並不容
易,說服鄰田「共襄盛舉」,成了首需面對的挑戰;官水
楯放軟身段、甚至動用與老農兒子的交情「關說」,在他
的堅持與努力下,透過以地換地、承租等方式,農地整合
問題終於解決。
做為先行者,官水楯種植初期,也曾面臨困境,但他擺
脫舊思維,減少秧苗數、增加行株距,並適時強勢曬田至
龜裂,促使土壤發酵、排出有害氣體, 防止出穗困難、減
少病蟲害,同時使植株不易倒伏,使產量與慣行農法不相
上 下 。
任勞任怨 利 益 班 員
官水楯說,種出好米的「撇步」,在於不貪肥、不貪
水,避免用肥過量影響品質或引水過多產生病害,加上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