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發現台灣農業競爭力(四)
P. 169
坪 林茶農年齡層 偏高, 年紀大了,難免體力不濟, 茶樹越種
越 少是必然。
面對 老化問 題,強化產銷 班功能 、產製分工合作是茶 葉 6
班 研思因應的方 向。中 部名間、鹿谷、竹山茶區, 茶園面積
廣 且集中,專業 分工發 展成熟,採茶、製茶、撿枝 、包裝各
項 作業均有專業 代工團 隊,工作效率高,又可分擔 茶農辛
勞 。翁萬認為, 中部茶 區分工模式十分值得仿效。
翁萬 說,坪 林茶農多半是 「個體 戶」經營,下一代外 出發
展 ,作業人手經 常只有 一對老夫婦,茶園各項作業 時間差不
多 ,茶農各自有 得忙, 農忙時找不到幫手,採茶得 遠赴宜
蘭 、新竹關西召 請,不 但路程遙遠,有時採茶人手 到了,卻
不 巧遇上下雨、 白跑一 趟,推展專業分工有其迫切 性 。
「作 茶」向 來是辛苦的行 業,日 治時代,坪林包種茶 得以扁
擔 迢迢挑到石碇 販售, 如今交通便利,作茶依然辛 苦。摸了
大 半輩子茶,連 夜製茶 、天亮又得趕著上山採茶菁 ,其間辛
勞 ,翁萬點滴在 心,如 今年歲漸長,更感吃重,但 對茶產業
仍 然滿懷熱情, 他說, 希望透過專業分工、使工作 輕鬆些,
多 「擋」個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