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臺灣好糧報到
P. 13
10 11
國產雜糧自我介紹
【大豆】 吃葷吃素都喜愛,世界風行的豆中之王 【紅豆】 急速竄紅的甜點女王
大豆原生於中國東北,臺灣在19世紀初期就有栽種紀錄,早期多定位成 紅豆是臺灣重要農糧作物,始於日治時期傳入臺灣,早期產量稀少價
綠肥作物。自105年起農糧署推動的大糧倉計畫,讓國產優質大豆產量逐年提 高,後於1960年代屏東利用二期水稻空檔試種成功,才開始經濟性栽培,後
升,國產大豆都是非基改,且碳足跡短鮮度高美味又環保。 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不斷努力下,品種日亦優良,目前市面以高雄8.9.10號為
大豆富含蛋白質,因品系不同種皮顏色也有不同,熟悉的黃豆、黑豆都 主流。
是大豆,也更是茹素者蛋白質主要營養來源,大豆營養豐富應用多元,相關 1970年代起因紅豆量產,價格才始親民,並促進了多元豐富的紅豆相關
製品已與生活密不可分。 甜品日益蓬勃,紅豆餅、紅豆冰、紅豆湯圓、紅龜粿(紅豆餡)等甜品廣為國人
喜愛,享用甜點時還能吃進膳食纖維、礦物質,甜點女王號稱名符其實啊!
【玉米】營養素多又豐富,大家都稱全穀類之王
玉米於16世紀初傳入臺灣,早期栽種為植株不整齊產量低的雜交品種, 【綠豆】鯊魚吃綠豆不會變綠豆沙,要用毛綠豆才可以喔
後於民國40年農復會蔣彥士博士自美國引進原種,再後續一步步改良至今, 綠豆原產於印度等熱帶地區,早期先民移墾臺灣時被引進栽種,一般分
目前栽種面積達3.5萬公頃,以雲嘉南為主要產區。按農業統計年報,111年硬 為油綠豆及粉綠豆兩種,前者皮厚具光澤、適合加工,後者種皮略帶粉質、
質玉米2.0萬公頃,食用玉米1.5萬公頃。 烹煮後口感細膩,目前臺灣最主要推廣為臺南5號粉綠豆。
臺灣目前玉米品種有甜玉米、硬質玉米、糯玉米及水果玉米等,口感風 粉綠豆烹煮時間短且較易熟透,豆仁口感綿密,國人最愛的消暑聖品綠
味各擅勝場,目前國內法規並未准許栽種非基改玉米,所以不管是甚麼品種 豆湯、綠豆沙,以粉綠豆製作最為恰當,國產優質粉綠豆多以臺南、嘉義為
都是臺灣在地好玉米,大家可以安心享用。 主,其餘為花蓮、高雄、雲林等地。
【薏苡】營養價值高號稱穀物界的紅寶石唷 【甘藷】外在憨吉,內含超一流的健康王者
薏苡籽實脫殼後就是我們俗稱的薏仁,原產印度、泰國、緬甸等地,後 甘藷又稱地瓜,據記載約在17世紀初明末荷蘭佔領時期,由中國大陸褔
流傳於世界各地並廣受喜愛,臺灣自民國73年起持續進行品種改良及栽培技 建引進,迄今約兩百多年歷史。甘藷的品種多,用途可分為塊莖食用、供製
術改進,目前有最新品種臺中五號,其矮株、大粒、易機械脫殼及適應性廣 澱粉及專供摘取嫩葉食用三類,不管哪一類都是對健康很好的食材。
等特性,更有助於產量提升。 早期乾製的甘藷籤,曾被認為是物資不足的代表,但在農業試驗所嘉義
若薏苡碾去穀殼,仍保留麩皮的就是紅薏仁,除原有營養價值外更多了 分所不斷努力下,現有臺農72號不但產量高、品質好,適合不同加工、營養
「薏仁酯」,含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等營養,有穀物界紅寶石美稱,在農業 成分也超過其他品種,外表樸質的甘藷,擁有不可限量的潛力呢!
部大糧倉計畫下,臺灣薏苡的質與量都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