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2011建國百年神農暨模範農民專刊
P. 80
料、農藥成本均高、收穫卻不一定對等的現象;此外,為
提早產期,以便搶先上市、賺取較高售價,也不在意所選
種的稻米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候、土質等環境條件;即
使選對了品種,卻未注意最適宜的育苗、插秧時間,或太
早或嫌遲,未能避免氣候因素、造成嚴重損失,辛苦程度
與收益根本不成 比例。
源頭管控 專 業 採 種
追本溯源,林清源決定從源頭管控。民國 96 年起,他
向臺糖公司租用 109 公頃土地,經營全省唯一的採種專業
區,淘汰不良品種,並透過不斷實驗,找出各個品種最適
宜的種植環境以及栽培時程,迄目前為止,可供應 1 萬
900 公頃純度良好的稻種、 1,200 公頃的秧苗,林清源
說,採用他所提供的種苗,每公頃種植數量可從 300 顆 減
為 220 顆,約省下 10 箱秧苗、5,000 多元,秧苗少了,肥
料、農藥都減少,每公頃共可省下 1 萬多元,每公頃濕穀
產 量 約 1,800 至 2,000 斤,比起以往的 1,600 至 1,800
斤,約提升 2 成,農民收益增加,辛勤付出獲得同等的回
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