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95年蜂農教育及外銷蜂產品宣導講習會參考資料
P. 30

2.防治:

                     美洲幼蟲病是一種傳染速度快的頑固性傳染病,常給養蜂業者來較大

               損  失  。

               (1)消   除  病  原   :
                       蜂群檢查時,亦留心觀察封蓋巢房和巢房內的蟲是否正常,一旦發

                  現病群應立即有條件隔離處理,以防傳染其他蜂群,嚴重的蜂群為減

                  少病原的傳播,應將巢脾燒燬,以消除病原。

                 (2)藥物防治:

                     蒜  醋  精   (大  蒜   1 份  :  米  醋   1 份),加水稀釋 20 倍用於噴脾,加糖漿

                  (1: 1)稀     釋  50 倍用於餵食,每              隔   3 天餵一次,連續 3-4 次,有抑制效

                  果,由於無藥物殘留問題,除可用於輕度防治外,平時也可做預防之

                  用,尤其可用在王漿生產期間,其製作方法為將大蒜與糯米醋按 1:1

                  之比例,放入果汁機打碎,浸泡一週後壓汁過濾冷藏保存可隨時取

                  用  。

     (  二   )  白  堊  病  (Chalk brood):

                  又稱粉筆病,病原為真菌之蜂囊菌( Ascosphaera apis),主要為害

              幼蟲,台灣於民國 72 年發現,發生於 4~ 11 月間,以 5 月                                              及   9~10 月
              二個發生高峰期,近幾年來,秋期發生嚴重而普遍,嚴重影響蜂王漿之

              生  產  。



            1.症狀與傳染:罹病幼蟲為老熟幼蟲,通常在封蓋後 2~ 3 天死亡,初期

              幼蟲體上會長出黑色或灰黑色的斑點,隨之生出菌絲體,顏色為白色,

              死亡幼蟲逐漸干縮變硬,不久子實體生出後,蟲體變為深褐色或黑色,

              雄蜂幼蟲最易感染。病害主要通過孢子傳播,當幼蟲吃到病原孢子,孢

              子在腸道內萌芽形成菌絲,穿過腸壁,最後突破體壁,使體表充滿菌

              絲  。



            2.防治要領:由於白堊病的子囊孢子 生命力很強,所以防治上應採取防治

              為主,用藥為輔的觀念,且大發生時期是蜂產品主要生產季節,化學藥

              物的使用常常引起蜂產品藥物殘留的問題。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