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95年蜂農教育及外銷蜂產品宣導講習會參考資料
P. 29
1.加強飼養管理:給予蜂群良好的生活條件,使成為強群,以增強對環境的
應性和清潔能力,而提高蜂群抗病能力及抗逆境。
2.選育抗病性品種:在培育後代蜂王時,選用未得病的蜂群 來培育處女蜂
王或作父本雄蜂,也可引進具有抗病性的品種來增加抵抗
力 。
(二)減少病原傳播
對有病的蜂群應及時採取隔離治療,所使用的蜂箱、蜂具都要分開專用,
並 利 用 3%福馬林噴施密閉消毒或用瓦斯噴燈消毒,並避免混用,以防病原菌
擴散到健康群,經常保持蜂場和蜂群內的清潔衛生,蜂箱底要經常清理,對
贅脾、割下的雄蜂房房蓋、蜡屑等物都要收集處理,不要隨地丟棄。
在蜂場裡有病群不要隨意與健康群調換巢脾,生產蜂王漿時,王漿框條應
加以編號,不要隨便更換,以減少病害的相互傳染擴散,購買花粉作為蜂飼
料時,尤要注意花粉的來源。
二 、 主 要 蜜 蜂 病 害 之 認 識 與 防 治
(一)美洲幼蟲病(American foulbrood , AFB):病原為具有鞭毛的革蘭氏
陽性幼蟲芽孢桿菌(Bacillus larvae 現 在 改 為 Paenibacillus larvae)
1.病徵與傳染:
初孵化第一、二日幼蟲最易感染,得病幼蟲身體變軟,體色由白色轉
為棕黃色,在封蓋後死亡,巢房封蓋下陷,色澤變暗,並有穿孔,以火
材棒插入挑起時,可挑出細長之黏絲狀物,有魚腥臭味,蟲屍乾後成液
狀,緊緊黏附在巢房底側,不易清除。帶有病菌的巢脾是主要傳染源,
內勤蜂在清理巢房和清除病蟲屍體過程中,將病菌帶進蜜粉房,再通過
餵飼將病原菌傳給健康幼蟲,因此在養蜂操作中,隨意調換子脾和蜂
具,而將病菌傳給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