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小稻米.大秘密-親師篇
P. 11
三大古圳
打開台灣農業史,尋訪台灣米的源流。
三大古圳,從北到南,
化旱地為水田,讓台灣錢淹腳目。
這是寶島建設史上,
最扣人心弦的史頁之一。
公圳
漢人入墾台北盆地,比中南部晚,大約是 18 世紀以後的
事。初期因為地廣人稀,以旱田(看天田)為多; 1750 年
以後,陸續興建張厝圳、大安圳(灌溉新莊、板橋)、
公圳(灌溉台北市)等,才建立水田農業,成為豐饒之
鄉。其中尤以 公圳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
●由來:乾隆 5 年 ( 1738
年),漳州人郭錫 在 青
潭鑿山築堰,希望能引新
店溪水,灌溉台北農田,
不幸失敗。後得蕭妙興等
人的幫助,改以碧潭為水
源地,修築「金合川
圳」。工程歷經郭錫 、
郭元芬父子兩代,前後 29
年才完工。郭錫為了築圳,變賣全部家產,積勞成疾而
死,後人感念他的恩德,遂改名為 公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