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荔枝
P. 23

尚無推薦藥劑可供使用。應注意著果期水份管理,  減少果實裂果發生,  並應防治果


             蠅減少沾染傳播病菌機會。




             四、腫葉病



                   由俗名為毛蜘蛛、毛壁蝨的荔枝銹(  Eriophyes lichii)  引起荔枝嫩葉、花序及幼果


             表皮產生毛絨狀突起,  凸起累積增厚色變褐,  受害部位就變型捲曲,  尤其是嫩葉下葉


             表受害最常見。受害嚴重部位生長停滯、花序乾枯、幼果停止發育甚至落果;  本病又名


             毛氈病、縮葉病或毛銹病。銹年生  10  餘代,但大發生主要與荔枝新稍發育同時。




             防治方法﹕



                   應與荔枝發育時期相配合。嚴重發生荔枝樹應先進行病枝條之砍除銷毀,  再參考植


             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進行防治工作。




             五、炭疽病


                   病原菌為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可以引起多種作物發生炭疽病,  主要



             發生於轉色後之荔枝果實,  掛樹或儲運期果實表皮會出現黑褐色病斑,  掛樹期病斑擴展


             較慢,  但儲運期病斑擴展極快速,  常見果皮一半以上面積褐化,  嚴重影響品質。一般


             品種葉片不見發病,  但是桂味等品種則可見針點狀黑斑出現於葉片上及尚未轉色的果實


             上。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