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荔枝
P. 22
病 原 菌 是 Phellinus noxius, 此 種 擔 子 菌 在 台 灣 已 知 寄 主 範 圍 已 達
130 餘 種 以 上 , 包 括 許 多 森 林 樹 木 、 行 道 樹 及 果 樹 。 本 病 是 荔 枝 目 前 最
嚴 重 之 病 害 , 罹 病 植 株 發 病 型 態 可 分 為 慢 性 萎 凋 型 及 立 枯 型, 前 者 樹 勢 衰
弱 , 葉 片 稀 疏、變 黃、變 薄, 發 病 1~2 年 後 枯 死, 立 枯 型 則 出 現 枝 葉
下 垂 變 色 後 約 1 週
即全株枯死。植株地基部及部分粗根變黑, 剝去樹皮可見莖基部木質部褐化, 枯死較久
則木質部為白色間雜褐色紋路, 樹皮外可能有黃褐色菌體。
防治方法:
目前無適當防治藥劑推薦使用, 罹病株與健康株應設阻隔溝避免經根接觸傳播; 多
施鹼性有機肥可以降低病原菌活性, 降低感染。
三、酸腐病
病原菌為 Geotrichum candidum 及 G. luddwigii, 引起果實果皮褐化, 裂果處生
成優格狀乳白色黏液之菌體, 並有酸臭氣味散發出, 陰雨期藉由雨水噴濺流竄之傳播可使
大多數果實迅速發病, 停雨後乳白色菌體仍可存在一段時間, 可與露疫病有所區別。果蠅、
螞蟻或蝸牛等小動物皆可為其媒介。
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