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發現台灣農業競爭力(九)
P. 47
14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
罩黑網,一直到近10年來的催花技術,他
都經歷過,退休後他回家專心務農,讓年
事已高的母親能安心養老。
龔錦全退伍後先是在臺南鋼鐵廠做事,
但實在住不慣都市而返鄉,開始時賣水產
飼料,在養蝦業式微後,回家從農,「開
始時我一點都不懂。」他說:「摸索了10
年才突破。」
蓮霧採收後進行裝箱作業。 屏東枋寮鄉果樹產銷班第1班現在只有
10個人,班員們不放過任何可增長產銷見
務需求,可以請求其他班員支援,「我們 聞的機會,不但自給自足,還有盈餘開拓
採用的辦法是請求支援者都要繳一筆錢給 新視野,看著他們,腦子裡會浮現那首很
班裡,產季結束後,再依每個班員提供的 久沒聽到的軍歌:《九條好漢在一班》,
支援工數來核發工資。」龔錦全說:「這 當然,他們是十條好漢。
樣做的好處是班員不怕找不到工人,而且
■屏東枋寮鄉果樹產銷班第1班
來支援的都是熟手,都是種蓮霧的專家,
屏東縣枋寮鄉中華路507巷37號
不會亂搞。」 龔錦全:08-8715-280
情繫蓮霧園,引領班員前進
三位前後任班長出社會時都不是務農,
陳福安的工作跟農比較有關係,他是賣農
機的,在臺北工廠上班,後來返鄉從農,
從不懂到懂,「這些技術及經驗,都是在
參加產銷班後累積的。」
機械出身的何永富原本在臺汽公司(枋
寮)維修部門做事,「我父親在我初中時
就過世。」他說:「身為長子,就要扛起
家裡的農事。」臺汽的工作是做一休一,
所以,休假日他都要幫忙母親一起照顧園
子裡的蓮霧樹,也因此,他幾乎全程見證
了枋寮蓮霧產業的發展,從早期的浸水
法、環刻、肥傷等種植方法,到80年代的 龔錦全的蓮霧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