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草莓
P. 20
本菌可危害葉、葉柄、走蔓、果實及莖冠基部。葉片被害時出現褐色斑, 其他部位
被害時呈現黑褐色斑, 病勢可由葉柄或花梗進展到冠部, 使植株枯萎, 枯萎株剖開時
冠部呈暗紅色, 被害部遇高溫時可產生粉紅色黏性分生孢子以滋傳播。高溫多濕時發生
嚴重, 高海拔處發生輕微, 若不加以徹底防治, 苗移到較低海拔定植時常枯萎死亡,
發生嚴重導致死亡而缺株。
2. 防 治 方 法
(1) 苗 期 加 強 用 藥 劑 防 治 可 減 輕 本 病 之 猖 獗 , 定 植 後 有 必 要 時 1 個 月 內
可 噴 藥
1 次 。
(2) 藥 劑 防 治 : 請 參 考 植 物 保 護 手 冊 推 薦 藥 劑 。
(六) 草莓葉芽線蟲(Leaf nematode)
病原菌: Aphelenchoides fragariae (Ritzema Bos) Christie
1. 病 徵 及 發 生 生 態
危害嫩芽。本病原線蟲主要寄生於嫩芽內, 侵害生長點, 致使葉片皺縮植株矮化,
由於心芽受到破壞, 常誘發許多不定芽的生長。育苗初期遭受感染者, 定植之後往往只
開 1 次花後即不再長新芽, 植株停止生長, 逐漸死亡。
本病原線蟲在田間密度自 3 月起逐漸昇高, 至 7~8 月間密度達最高峰。本田期僅有零
星感染, 不會造成嚴重危害。本病線蟲以外寄生形式寄生於葉芽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