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系列報導
新竹縣湖口鄉(台農71號)古良煌先生

品種小檔案
 台農71號(益全香米),由台灣農業試驗所於民國89年登記的品種,以日本優質品種絹光與臺梗四號配種,歷經9年的試驗而成,為紀念其培育團隊負責人故郭益全博士的辛勞,商品名稱命名為「益全香米」。米粒短圓飽滿,外觀晶瑩剔透,米飯黏彈性頗佳,具類似芋頭之濃厚香味,除日常主食外,由於其香氣與品質特性,還可以釀製芋香米酒、製作各式米食、甜點、清酒等商品。
用心照料 稻米「細仔」
 古良煌先生榮獲今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台農71號的冠軍。生長在農業世家的他,從小就幫忙家裡務農,至今也有三十多年了。現在大部分的農務都是由兒子在處理,自己則是扮演「協助農」的角色。每天都會開車到稻田巡視,後車箱還擺放了一雙雨鞋。只要一有需要,馬上換上雨鞋到田裡幫忙。非常熱愛農務的他,更是隨時扮演著「稻米的父親」的角色,關懷著「稻米細仔」是他的使命。因應天候的變化、天然蟲害上的種種必要措施,到結穗後收割時的喜悅。雖然這些難題都是這位「稻米的父親」都可能會面臨到的難題。但,在訪問的過程中,從古良煌先生眼裡看如父親般的關愛的眼神與呵護!

獨樹一幟的驅鳥小撇步
 要如何驅趕這些不請自來的麻雀們呢?對於這件事情他自有一套辦法,既能不傷害麻雀們生命又能達到嚇阻效果。他製作了驅鳥的鞭炮─在大香上掛滿了鞭炮,然後調整鞭炮和鞭炮之間的距離,香燃燒到哪裡就引燃了那裡的鞭炮。通常設定15-20分鐘點燃一個鞭炮,鞭炮的巨響足以嚇走麻雀。這樣的聰明的方法,既能不傷害麻雀的生命又省力。這樣令人耳目一新的驅鳥辦法,真是使人深感佩服!
土壤為蘊育稻米的搖籃
 古良煌先生深信,要產出良好品質的稻米就必須要先有好的土壤作為搖籃,這樣「稻米細仔」才能在好的環境中成長。每次「整田」時,都會專程將田裡的土壤拿到農業改良場檢測,針對營養不足的部分加強後才會開始整土、插秧苗。而除了對土壤的要求外,也堅持讓稻米有良好的成長空間!每株稻米間的行距至少9吋,雖然產量會比別人少,但他仍然相信,要把最健康的稻米留給食用的人!

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系列報導
新竹縣湖口鄉(台農71號)鄧永春先生

品種小檔案
  台農71號(益全香米),由台灣農業試驗所於民國89年登記的品種,以日本優質品種絹光與臺梗四號配種,歷經9年的試驗而成,為紀念其培育團隊負責人故郭益全博士的辛勞,商品名稱命名為「益全香米」。米粒短圓飽滿,外觀晶瑩剔透,米飯黏彈性頗佳,具類似芋頭之濃厚香味,除日常主食外,由於其香氣與品質特性,還可以釀製芋香米酒、製作各式米食、甜點、清酒等商品。
一甲子相互扶持的伴稻歲月
 鄧永春先生與弟弟鄧永陞先生在今(2015)年的「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中以台農71號(益全香米)品種一同榮獲冠軍,從七歲孩童時期便開始下田幫忙,從最簡單的農務開始幫忙起,扮演著「協助農」的角色,至今伴隨稻田農務的歲月已超過一甲子,他非常感激弟弟在這一甲子的歲月裡一路上互相扶持、成長,才能夠有今日獲獎的殊榮。

愛他、關懷他、照顧他
  要如何將稻子種的漂亮且不怕風災損害呢?預防風災的關鍵除了稻米品種的特性差異外,更重要的便是從平常就要有「合理化」施肥的觀念,必須針對每個時期的稻子適量的施肥,才能使稻子枝幹長比別人的健康、強壯,不易因風來時便輕易「倒伏」!
互相扶持,各司其職
  「一根草,一點露」的道理,鄧永春先生深信不疑。每個人專長的不同,因此在種稻時,弟弟負責田裡水質的控管,而他則負責處理麻雀食客的問題。兄弟倆人的田彼此鄰近,將自身的田作為第一防線,在麻雀的偵查兵來探勘時,便先給予警告驅離後,麻雀較不易呼朋引伴來啃食稻米而造成收穫上的損失。而弟弟嚴格控制稻田的水源,在出水口做好防護措施,阻礙福壽螺等害蟲流入稻田中。兩兄弟合作並各司其職,為稻田做好良好的防護網!

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系列報導
新竹縣湖口鄉(台農71號)鄧永陞先生
品種小檔案
 台農71號(益全香米),由台灣農業試驗所於民國89年登記的品種,以日本優質品種絹光與臺梗四號配種,歷經9年的試驗而成,為紀念其培育團隊負責人故郭益全博士的辛勞,故商品名稱命名為「益全香米」。米粒短圓飽滿,外觀晶瑩剔透,米飯黏彈性頗佳,具類似芋頭之濃厚香味,除日常主食外,由於其香氣與品質特性,還可以釀製芋香米酒、製作各式米食、甜點、清酒等商品。

大事都是從小事做起
 鄧永陞先生與哥哥鄧永春先生一同榮獲今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台農71號(益全香米)品種冠軍。從國中時期就開始幫忙農物的他,養成他做事不馬虎的習慣,每個小細節嚴格把關。從稻米種子的培養、水源的不汙染、收割後的曬穀…等都有他的細心與堅持。比方說,看似簡單的曬穀,他堅持在曬穀前要先鋪下一層土,並在穀物上方放置遮掩物讓穀物不讓太陽直射。他說,這樣才能讓米食吃起來時Q感十足且口感良好!

水質控管小組長
 大家都說:「人要喝好水,才能活得健康、長久!」而他也深信這個道理,要種好稻,就要從水質方面開始控管!除了種稻之外,還擔任了水利會小組長的職務,對於水質的源頭開始控管。例如:上游不可蓋工廠、設置水溝閘道攔截垃圾,確保不會留下垃圾汙染水源…等。
 他又說,從小地方開始做起,才能把沒有汙染的米食呈現給大家。
參與稻米的一生
 大部分的農友都是從秧苗開始種稻米,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他跟別人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從「種子」到「秧苗」再到「收成」都是由自己包辦,一條龍的作業更可以自己掌控稻米每個階段的品質,雖然過程中雖然比別人更加辛勞,但一見稻米結穗時滿地黃澄澄的畫面,就覺得一切的辛勞再也不苦了!如此的細心與堅持,榮獲今年的冠軍實在是實至名歸。

2014「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系列報導
新竹縣湖口鄉(台農71號)呂總幹事學城
品種小檔案
 台農71號(益全香米),由台灣農業試驗所於民國89年登記的品種,以日本優質品種絹光與臺梗四號配種,歷經9年的試驗而成,為紀念其培育團隊負責人故郭益全博士的辛勞,商品名稱命名為「益全香米」。米粒短圓飽滿,外觀晶瑩剔透,米飯黏彈性頗佳,具類似芋頭之濃厚香味,除日常主食外,由於其香氣與品質特性,還可以釀製芋香米酒、製作各式米食、甜點、清酒等商品。
冠軍米 成功絕非偶然
 新竹縣湖口鄉農會參加農糧署所舉辦的「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活動競賽已經邁入第五年了,農會在每年年初都會請改良場的博士們將品質良好的稻米培養出來後分送給在地農民們去種植。而湖口地區主要推薦的品種為─「台農71號」。能夠成功的獲得今年冠軍的殊榮,除了有針對「合理化施肥」及「研究土壤環境」兩點外,更因為有農友們積極認真的配合,才能獲得此次的殊榮。

一「心」一「意」 大窩口米
 古早時期,湖口鄉聚集的客家人們稱丘陵、山坳為一個「窩」,而湖口地區有糞箕窩、箕南窩、羊喜窩、南窩、及北窩等各種窩,因此地名集合起來又稱為「大窩口」。品牌米的名稱不單單是因地名而命名,更想傳達的是「放心、窩心、暖心」,能放心地吃「大窩口」產出的每一粒米,吃完米食後能感受到農友們滿懷真心的暖意,便是湖口農友們一心一意想傳遞的理念。
產銷服務多管道
 早期「大窩口」米在產銷時運送的交通工具以機車為主,近幾年來因稻米品質的進步,「大窩口」米的好口碑也漸漸地在台灣傳開,交通工具由以往的機車運送轉為廂型車、再由廂型車轉為卡車運送。至今,除了農會現場開放購買米外,農會還提供上網及電話訂購的服務,希望能藉由購買稻米管道的多樣性,讓全台的人都能享用到以「放心、窩心、暖心」作為宗旨的「大窩口」米。
生命教育 代代相傳
 湖口鄉農會除了輔導農友種出最優質的好米外,更與鄰近的小學合作辦理「學童種稻體驗計畫」,邀請農友們扮演指導員的角色指導學童們插秧的步驟與訣竅,讓學童成為一名「小農夫」。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真實生活,並解放習慣踩在水泥地上的雙腳,在泥地上自由地呼吸。期許學童們能透過親自體驗活動的過程中了解農夫努力耕耘的辛勞、並了解糧食的可貴,讓小農夫們從小學習「食得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系列報導
桃園市八德區(桃園3號)楊憲謀先生
品種小檔案
 桃園3號(原品系名稱為台梗育72017號),原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將台梗4號為母本,與第二期作台梗2號為父本雜交改良之品種,自1997年第二期作起,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進行各項特性選拔及檢定,於2004年第一期作提出命名登記為桃園3號。米粒外觀晶瑩剔透,米飯具有芋頭香味,食味品質良好,入口的嚼勁Q度,以及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絕佳口感,脫粒率及穗上發芽率低,穩定性及生產潛力佳,且適應性廣的特性。
用心上進 精益求精
 從小父母就已經過世的楊憲謀說,自己從國中時期就開始幫忙家裡種田,生活壓力十分地沈重。所以畢業後先去當兵兩年,退伍之後再到玻璃廠工作。每當假日就會回到家鄉幫忙,直到公司結束營業後,才全心回到家鄉種田。雖然,剛開始對於務農沒有那麼積極,總認為田裡有收獲就好,沒有顧及到品質,也不知道稻米有分品種,等到收割時才發現稻米倒伏了。之後才開始研究稻米適合的環境、各階段需要的肥料多寡都不一樣。調整了心態,將稻米像家人般的照顧,除了細心、再加上耐心。經常與農會的其他班互相交流、學習重質不要量,力求更好的品質。這樣的改變讓他所種出來的米比起其他人都更香甜、更飽滿。

認真堅持 成功絕非偶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農場不大,但我們的機器是專業級的,善用適合的機器來降低成本是農場成功的祕訣!」楊憲謀得意的告訴我們。不但如此,種稻的每個步驟都極為講究,相信這也是他在短時間內就和隊友勇奪冠軍的主要原因。看著他們不斷彎腰的耕種,對每一顆稻米細心、關注著的眼神,心中真是難以言喻的感動。

 楊憲謀說,要全國賽中的稻米闖出名號真是不容易,唯有四個字─「用心經營」。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做起來卻沒有想像中的容易,需要的是無比用心與細心。這次能夠得獎,不僅是天時、地利還要人合,不僅感謝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協助指導插秧技巧或是施肥重點,還有八德區農會、桃園市政府農業局以及農糧署北區分署不時給予行政上各項支援及輔導,謹在此向所有的上級輔導長官致上誠摯的謝意。

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系列報導
桃園市八德區(桃園3號)邱明玄先生
品種小檔案
 桃園3號(原品系名稱為台梗育72017號),原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將台梗4號為母本,與第二期作台梗2號為父本雜交改良之品種,自1997年第二期作起,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進行各項特性選拔及檢定,於2004年第一期作提出命名登記為桃園3號。米粒外觀晶瑩剔透,米飯具有芋頭香味,食味品質良好,入口的嚼勁Q度,以及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絕佳口感,脫粒率及穗上發芽率低,穩定性及生產潛力佳,且適應性廣的特性。
世代傳承 優質技術
 今年才39歲的邱明玄是少見的青年農夫,雖然跟其他得獎的農友比起來顯得十分年輕,不過可不能因此小看他哦~從國中時期就開始在父親的田裡幫忙,寒暑假正是農忙的時候,別的同學都是在家裡玩電動,他則是在田裡忙著,算一算也20多年了。從爺爺那一代到現在都在務農,算一算也有150多年,真可以稱得上是「種田世家」。他說,雖然種田的時間並不長,但從小跟在長輩身邊學習,再加上他自己農閒時上網瀏覽相關農業新知,觀摩其他人的種稻心得,增進自己的種稻技巧。將傳統的耕法和現代科技耕法結合起來,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種出香甜的稻米。

青年農夫 善用網路優勢
 網路越來越發達,邱明玄不僅上網觀看其他人的經驗分享、了解新知,例如:何時該施多少肥料?哪一區塊又需要多加點肥料?最近有什麼新聞…等。他也經營臉書和Line等社群網站,不僅僅是和農友間互相交流經驗,也透過網路銷售自家米。他享受生活和熱愛自己的工作,認真學習創新的態度值得我們省思。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傳承也看到了農業未來的新希望。

 邱明玄過去也曾參加鄉鎮舉辦的比賽,榮獲鄉鎮優勝獎。在這次鄉鎮的比賽中得到亞軍才有機會和隊友一同參加全國比賽。邱明玄謙虛的表示,自己所種的稻米都是經由改良場不斷的創新以及研發,自己再去執行育苗的程序。耕作出這樣的米咬下去是香、是甜、更是用心的味道。

幽靜的環境 甜蜜的負荷
 走在充滿鄉村氣息的桃園市八德區德興社區合作農場外,迎面而來的是令人放鬆的徐徐涼風,路的兩旁是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稻田的翠綠令人感到心靈平靜,徐徐涼風舒緩緊繃的神經,連呼吸都樂活了起來~在這裡沒有都市的塵煙喧擾,只有風吹過稻禾的「沙…沙…沙」聲,帶領著我們遠離大城市的壓力,享受大自然的幽靜。

 “米飯要香,但要自然”,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靠的是經驗的累積、願意改變的勇氣,這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市售的稻米有很多種,農夫們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努力卻鮮少人知。每當逢年過節,大量的訂單飛湧而至,常常令讓他們忙的不可開交、精疲力盡。邱明玄說,在忙碌過後嚐到自己種出來的稻米時,又是另一種不可言喻的幸福。

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系列報導
桃園市八德區(桃園3號)呂理文先生
品種小檔案
 桃園3號(原品系名稱為台梗育72017號),原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將台梗4號為母本,與第二期作台梗2號為父本雜交改良之品種,自1997年第二期作起,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進行各項特性選拔及檢定,於2004年第一期作提出命名登記為桃園3號。米粒外觀晶瑩剔透,米飯具有芋頭香味,食味品質良好,入口的嚼勁Q度,以及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絕佳口感,脫粒率及穗上發芽率低,穩定性及生產潛力佳,且適應性廣的特性。

層層篩選 時時挑戰
 沒有激烈的碰撞怎麼會有好的創意、好的產品!比賽中每一個隊伍都經歷層層的篩選,以鄉鎮為單位,鄉鎮前三名組成一組,再邁進全國賽;每一個鄉鎮耕作面積水稻要有150公頃以上,才能夠參加團體組的比賽,等於一個人至少要有提供2噸的稻米,耕作面積要0.5公頃以上。呂理文驕傲的說:「也正因為這樣嚴格的限制才能種出較為優質飽滿香甜的冠軍米。」

 種稻時最擔心的是稻米授粉時,遇到冷鋒來襲天氣轉涼,稻米會縮小變成空包彈,在施肥的時候最怕遇到東北季風來搗亂,因為會導致產量減少。而在結穗時更是重要的關鍵時期,常常會有麻雀或是鳥兒來偷吃,那要怎麼辦才好呢?呂理文說:「預防方式很簡單,牽細繩子,藉由風讓線晃動,促使鳥類驚嚇離開,很有效果哦~」

家族企業 口碑相傳
 早期呂理文的父親在育苗中心工作,從秧苗的精心挑選、兄弟合力育苗、耕作、插秧、收割、銷售…等等,整個過程都是採取自產自銷,品質層層把關,完全不落外人之手,也正因為如此造就了一批死忠的顧客與值得信賴的名聲,甚至曾經有港式飲茶業者,在品嚐過後讚不絕口,成為長期訂購戶。許多忠實的「鐵粉」還會「好康到相報」,附近有不少知名餐廳都是使用他們家的米,外地人想買都還不見得買的到哦~

感恩的心 天助自助
 說到今年的颱風,全台各地災情嚴重。前陣子缺水導致有短暫的限水政策,桃園這裡是否有影響呢?呂理文笑著說:「這要感謝我們桃園地區的農政機關不僅治水有方,防洪疏濬也做得好,既沒有淹到水也沒有缺到水,真是感謝老天爺眷顧、以及政府的協助與幫忙。」比起其他人遇到天災時會怨天尤人,他選擇的是感恩的心情,如此謙卑的態度著實令人敬佩。
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系列報導
桃園市龍潭區(台梗9號)
楊海光先生、黃秀富先生及湯萬國先生
品種小檔案
 臺稉9號,民國82年6月23日審查通過,命名為「臺稉9號」,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為了因應高品質食米時代,自秈稻雜交後代選育之食味極佳的品種,此品種以日本的良質米品種北陸100號為母本;強桿、株型佳的台農秈育2414號為父本雜交所選育的品種,此品種產量穩定,對縞葉枯病、斑飛蝨與白背飛蝨有較佳的抵抗性。以較低的氮肥量可使產量提高,糙米外觀品質良好,米粒飽滿透明、粒型整齊,米粒心、腹白顯著少,米飯外觀晶瑩有光澤,口感香Q,很適合做壽司米。

冠軍品質 專業堅持
 2015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臺稉9號產地冠軍為─桃園市龍潭區農會,本次得主為楊海光先生、黃秀富先生及湯萬國先生。想要種出冠軍米,栽種前得先自行培育優良稻穀、收成時需以機器低溫控制將穀子烘乾,稻米每個生產過程都不假他人之手,堅持自己處理。黃秀富說:即便是烘乾稻穀,也要留意水分烘乾是否均勻!楊海光及黃秀富把稻子當成孩子般照顧,天冷時秧苗蓋上不織布防「著涼」、施肥時則要「少量多餐」讓養分足夠也不至於浪費;並時時觀察稻子狀況,是否遭受蟲害導致「生病」…等問題。如此悉心照顧種出的稻米,煮出的米飯外觀晶瑩、有光澤。兩位一致認同的說:吃龍潭米最健康啦!
發揮創意 樂天知命
 稻米抽穗時,時常可見識貨的麻雀進門光顧。除了使用稻草人堅守岡位外,也發揮創意,使用了光碟片及細繩子,當風吹動了光碟片牽引著細繩子,就會產生「波光粼粼」一閃一閃發亮的嚇走牠們。

 湯萬國說到,今年老天眷顧,天時地利、雨水良好,因此種出一等一的冠軍米。而當我們詢問如何因應麻雀問題時,他樂觀地笑著說:那我們就皮帶勒緊一點、吃少一點也沒關係呀!遇到麻雀來光顧也沒辦法嘛,那就請牠們吃,吃剩再換我們吃呀!由此可見,充分表達他們「樂天知命」及心地善良的特質。

天助自助 活到老學到老
 農民最擔心的天候莫過於颱風。楊海光先生說:參與比賽需經常關心稻田成長狀況,尤其結穗時十多天為收成關鍵,感謝上天眷顧,今年雨水、天氣各種狀況良好,而湯萬國先生自囝仔時代七歲就開始種田,即便是憑著七十幾年深厚的種稻經歷及父親傳授的經驗,他仍然踴躍參與改良場訓練上課的機會,使他能不斷精進種稻技術,得以造就此次全國名米產地冠軍得主。
關西鎮徐怡君 打造天然的親子館
農場新絲路
 俗話說:看天吃飯。早期農產容易因為天氣變化而有損失。因為不想看天吃飯,徐怡君開始為番茄、草莓築起了一個家,並因老公姓范,范這個姓在客家宗祠堂號稱為高平,所以將農場取名為高平番茄農場。

 民國87年,老公憑著一股傻勁開始創業,因為看見老公的辛苦也跟著幫忙,這一攜手便創造了今日的高平番茄農場,從徐怡君身上完全體現傳統客家女人刻苦耐勞、勤勞節儉的精神。

了解農產品特性是關鍵
 番茄品種相當的多,且多數果實都是紅色的,但在高平番茄農場能見著五顏六色,像是橙、黃、綠、紫、粉紅、白色,甚至還有帶彩色條紋的番茄,而且每種品種大小也不一樣,有些小到櫻桃小番茄,大到直徑有十幾公分的牛排番茄通通都有,徐怡君說老公是一位喜歡栽種的人,更喜歡研究不同品種,所以這裡可以說是番茄的典藏寶庫。

 在高平番茄農場我們看見了新作法,他們在種植番茄時用水量不大,使用自動化噴管系統,將水與肥料調節比例後以一天8小時,每小時5到6次進行灌溉,此作法可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以及讓肥料管理更加便利。

 徐怡君說,番茄適合生長在日夜溫差大的季節,所以春天會是品嚐番茄風味的最佳時機。然而,高平番茄農場也有種植草莓,更能體驗採果的樂趣,這裡將是假日親子旅遊的好去處。

如何分辨天然的番茄加工產品
 高平番茄農場除了提供採果、生態導覽外,還有其他DIY及特色產品。

 徐怡君表示,現在食安風暴經常性發生,就連簡單的番茄汁、番茄麵在市面上也都加入色素加工;但為讓消費者吃的天然、吃的健康,勢必得使用大量的番茄才能製作出來賣相良好的番茄麵。

 當天,徐怡君也教導大家如何判斷天然的番茄麵,他說天然的番茄麵顏色呈現粉紅色,重要的是粉紅的顏色還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化,所以一定得親自去農場體驗,才能吃得安心,話不多說,快安排個假期帶著全家大小參觀最天然的親子館-高平番茄農場吧!

地址:新竹縣關西鎮石光里1鄰82號(關西交流道下約1.5公里)
電話:(03)586-0820(09:00-17:00) (03)587-3862(17:00~)

吉時從農.茂谷達人 楊博文
 是否還覺得年輕人畢業就該去大城市闖蕩,就該遠離家鄉、遠離農業嗎?是否還覺得年輕人返鄉務農,只能靠天吃飯一定沒前(錢)途?如果您還有這種觀念,就大大落伍了!現在青年從農,是台灣農業當下最獨特、最令人期待的一股新活力。

 新竹縣關西鎮農友楊博文先生10幾年前為了追求家裡種植柑桔的女朋友,總會體貼地在岳家農忙時期自告奮勇幫忙採收,這樣體貼的舉動,除了讓他成功抱得美嬌娘外,也意外讓自己對農業工作產生興趣。婚後夫妻歷經一邊上班一邊照顧果園的辛苦經營後,決定雙雙放棄令人艷羨的科技新貴身分,吉時從農,回歸家鄉、回歸農園,全心經營柑橘園。


 夫婦倆經營果園之初,雖有專業農友長輩教導,但對栽培管理相關知識仍是一知半解,幾年前曾獲得與貿易商簽訂合約的機會,雖然他們對自產的茂谷柑品質很有信心,但那次交易卻因外觀未達合約標準,導致近8成以上的果品只能忍痛以低價售出。
 這個挫折讓他們夫妻興起重新向外學習新的栽培管理技術的念頭,3年前開始參加國立中興大學的農民講堂,透過專業農業知識的研習,他們改變過去傳統的栽培方式,在果品採收後特地加入清園及理肥的動作,這些容易被農友忽略的措施卻大大提升茂谷柑的外觀及品質,更實實在在反映茂谷柑的價格,他們果園去年出品的茂谷柑平均售價約30台斤2000元,今年也有30台斤1800元的佳績,這樣的價格著實令人振奮。

 去(103)年楊博文先生申請加入「小地主大佃農」計畫,透過在地農會的租賃土地媒合與輔導,從初期自有的1.24公頃面積,擴大經營規模至現在的6.74公頃,且異於其他柑橘園選擇栽種多項柑桔品種的方式,他們考量當地氣候條件、管理成本及市場價格後,選擇「茂谷柑」作為單一作物,楊博文先生同時也發揮過去電機工程的專長,重新改造園區好幫手-單軌車的軌道,讓單軌車運行更加流暢,成功提升農業資材及果品運輸的效率與安全性。